孟子_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读解
-
查阅典籍:《孟子》——「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原文
战国初年,齐的大权在田氏手中。后田和得到周王承认而成为齐君。田和之孙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着手整顿吏治,如即墨大夫治即墨,“田野辟,民人给”;而阿大夫治阿,则“田野不辟,民贫苦”。威王诛阿大夫而重赏即墨大夫。威王又用邹忌为相,邹忌颇注意“谨修法律”。由于齐在官吏中明赏罚,故“齐国以治”,到威王末年,“齐最强于诸侯”。威王的儿子宣王继承乃父好战的传统,维持了齐国称霸的地位。公元前288年,齐和秦曾一度互相称帝,齐湣王为东帝,秦昭王为西帝,齐和秦成为天下的两强。公元前286年,齐又灭“五千乘之劲宋”,使得“泗上诸侯邹、鲁之君皆称臣,诸侯恐惧”。就是在这种齐国最强大之时,孟子对齐宣王说了一番“爱民”的话。这不是孟子痴心妄想要改变齐国的政策,而是孟子对当时战争的残酷的痛心疾首。老子说:“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道德经•三十章》)《孙子兵法》说:“兴师十万,日费千金”。《战国策》说一次大战,仅以损失的兵甲、车马而言,“十年之田不能偿也。”就是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最好描写。
孟子的中心思想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爱民”,故提出了“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基础方针,并一针见血地指出,齐宣王之护牛杀羊,乃是一种假仁假义,是骗取民众信任的权术,不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孟子并用“然则一羽之不举,……非不能也。”来揭穿齐宣王的不愿为民着想的真实思想。
孟子还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於掌。”的推己及人的著名思想,这个思想与孔子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是同意而不同辞,其实这就是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孔子的思想是,自己不要去追求那过度、过份的需要、需求,在自己想要立起来的同时也帮助别人立起来,在自己想要做到某些事的时候也帮助别人做到,这样就很不错了,就是一个仁人了。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这就可以说是实行人与人相互亲爱的一个很好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在不影响自己的既得利益的同时,尽力帮助别人、成就别人也就可以了。如果是踩着别人的身体往上爬,捞取自己本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损人利己,那就显然是不对的了,是最差的行为方式。
此时的人们也已经认识到,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实际上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民的拥护,就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一个国家赖于繁荣和富强的最基本要素。所以孟子紧扣第三章所说的,有五亩地的人家户,让他们种上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衣裳穿了。鸡鸭猪狗等家禽,不失时节地繁殖养育,七十岁以上的人就有肉吃了。有百亩地的人家户,不要夺去他们农业耕种的时间,数口之家就不会闹饥荒了。郑重地开展学校教育,强调继承历史的经验和兄弟和睦的意义,头发斑白的老人就不至于在路上肩挑头顶奔波劳累了。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整年不受饥寒,然而还不叫王道,是没有的事。十八世纪西方的“产业革命”所引发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大量的产业工人因为无恒产,因而导致他们对资产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对资产阶级优裕的生活方式产生极端不满,这种不满因而导致革命的暴发。所以,让老百姓有恒产,让他们有一定的生活自由,普通百姓整年不受饥寒,人们就会拥护这样的统治者。而有了这样的统治者的国家,就可以是战无不胜的了!
本章还提到两个很重要的行为方式,即“权衡,然后知道轻重;度量,然后知道长短。”权衡轻重就是要选择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度量长短也是要选择一种最佳行为方式。因为只有权衡了才能知道轻重,知道轻重了才能知道怎么办。只有度量了才能知道长短,知道长短了才能知道怎么办。尤其在个人利益与大众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问题上,不权衡不度量,只考虑自己的私有利益,那就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因此,只有权衡了度量了,才能选择到、并采取到“爱民”的最佳行为方式。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sc.cn/wenzhang/1561.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