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_雄牝城解析
-
查阅典籍:《孙膑兵法》——「孙膑兵法·雄牝城」原文
这篇文章专门论述利用地形设防以及攻守问题。文章把设防的城池分为两类:易守难攻的叫做雄城,易攻难守的叫做牝城,并相应地指出了在哪些地形条件下建的城叫雄城,在哪些地形条件下建的城叫牝城。孙膑的这些论述在军事上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供用兵之人在筑城建垒时作为选择地形的参考,聪明的将领便会选择孙膑说的那些构成雄城的地形条件的地方去筑垒建城;二是在进攻时供用兵之人选择攻击突破点作参考,聪明的将领应该选择那些易攻难守的地方作为攻击突破口,而不能轻易去攻击易守难攻的雄城,以避免进攻受阻或消耗损失过大。当然,这些也不是绝对的,在地形条件不利的地方有时也不是不能设防,而是要想办法避免不利条件易于带来的损失,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不利条件可能带来的不利。这方面的事例不少。马谡一意孤行,在没有水源的土山上设营,结果遭了惨败;刘备在森林地带连营七百里,吃了火攻,这是不懂利用地形设防的惨痛教训。而曹操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却有成功设防的经验。那是在曹操被马超、韩遂杀得连连败退之时,曹操在渭河之滨,车船、浮桥全被马、韩军兵烧毁,立不起营寨。河边上全是沙土,虽然荀攸建议“取沙筑城,可以坚守”,但沙土不实,筑起便倒,马超又派出庞德和马岱带兵袭扰,曹操更加无计可施。忽然有一位隐居终南山的老者,姓娄名子伯,道号“梦梅居士”,求见曹操,对曹操说:“丞相早就想横跨渭河筑城,现在为什么不趁天时修筑呢?”曹操说:“这里是沙土地,筑垒总不成功。隐士可有什么好办法教给我?”娄子伯说:“丞相用兵如神,难道不懂得天时吗?这几天连日阴云密布,只等朔风一起,就必定天寒地冻了。等风起之时,丞相派军兵边运土边泼水,等到天亮,土城不就筑起来了吗!”曹操这才醒悟,要厚赏老人,老人不肯受赏,自己走了。当天夜里果然刮起了强劲的北风,曹操把军兵全派出去担土泼水,当时没有盛水的工具,便拿出很细很密的丝织物作成口袋,盛水浇泼,果然如梦梅居士所说,随筑随冻,到天亮时,沙土已冻得很结实了,一座坚固的土城终于筑成。西凉兵的细作报告马超,马超带领军兵察看,大吃一惊,以为是有神仙帮助曹操。第二天,马超出动大军进攻,曹操出营,只有许褚一人随后。曹操举起马鞭大声说:“我曹孟德单骑来此,请马超出来答话。”马超骑马挺枪而出,曹操说:“你欺负我筑不成营垒,现在我一夜就筑成了,你还不早早投降吗?”马超无话对答,想要去捉曹操,又见许褚圆睁怪眼,手提钢刀,勒马立在曹操后面,没敢轻举妄动,最后约定第二天决战。第二天马超和许褚苦斗几百回合,未分出胜负,最后两军混战,曹军虽然败了,但困有冰冻土城,总算没有受太大损失。后来曹操闭门坚守,又用反间计,终于战胜马超。曹操得隐士娄子伯指点,泼水冻土而筑成坚固的城堡,可说是在不利地形条件下建筑防御工事的一个范例,其诀窍就在于因时因地制宜,巧用各种条件。试想,如果不是隆冬天气,不是像娄子伯这样久居当地,能观天象而知气候变化,曹操能筑成冰冻土城吗?这种巧用地形,变不利为有利的事例,在现代战争中也有应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地道战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坑道战,就是光辉范例。华北地区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起初抗日军民还可用青纱帐作掩护,但到了冬天就很困难了,尤其在日本鬼子实施大修碉堡的囚宠政策,再辅以拉网战术和残酷的三光政策以后,抗日军民便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处境极其艰难了。这时,抗日军民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挖成了地道,开始只是为了躲避鬼子,后来就建成了既可隐蔽又能作战,还可防毒防水的村与村相连的地道网,彻底变不利为有利,为机动灵活地打击日本鬼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平原不易修筑地面工事,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敌强我弱,抗日军民更不可能在地面修建永久性工事。但是平原地区,尤其是华北大部分地区的土质情况,却有利于修建地道,这比山区或南方地下水位高的平原容易得多,抗日军民正是因地制宜,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地道战,打破了日本侵略军的囚笼封锁,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直至战胜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是如此,美国侵略军有强大的空中力量和炮兵,他们凭借火力优势,狂轰滥炸,经常是在一小块阵地上倾下几万发炸弹和炮弹,把岩石炸成砂土,我志愿军的地面工事便很难保存,守卫阵地也随之变得极其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指战员便利用朝鲜战场多是石山的条件,开挖坑道。这种坑道不怕飞机轰炸和大炮轰击,志愿军就可以安全隐蔽,在适当时机出击,保证阵地丢不了。志愿军指战员在当时的敌我形势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坑道战,扭转了不利形势,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至于说在地形有利之处建城筑垒便能收到易守难攻之效,这不难理解。在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高丽时,便碰了一个硬钉子,致使全军无功而返。东征开始,唐军连连取胜,又打败了高丽15 万援兵,声咸正盛,便移军攻打安市城。这座安市城便依山而筑,正是孙膑所说的“雄城”,守军据险死守,顽强不屈。前军指挥李世勣过于轻敌,他对太宗说,“这座斗大的孤城,不用担心攻不下来。等攻下城池,便将所有男子全部杀掉,以泄守城敌军侮骂陛下之恨。”这时,太宗还有些犹豫,说道:“朕的想法是先攻建安城,只要建安攻克了,安市便在我军掌握之中了。这正是兵法说的舍坚攻瑕呀!”李世勣又说:“建安城在南面,安市在北面,我军的粮饷都在辽东,现在如果越过安市去攻打建安,假如敌军断我粮道,那便如何是好?臣的意见还是先攻安市,安市一攻下,便可大张旗鼓地进军,没有后顾之忧了。”太宗这时只好说:“朕命你任将帅,自然应该用你的计划,但愿你不要误了朕的大事!”太宗话还没说完,已有两人走上前跪奏道:“奴才等人既然委身大国,不敢不竭诚献计,但愿天子早立大功,也可以让奴才能够早日和妻子儿女相见。那安市城池坚固,守军勇敢,人人拼死守卫,一下子很难攻下。而今奴才等带着十多万高丽兵前来,却全军覆没,我国上下人等正因奴才等投降而心惊胆颤。那乌骨城的守将老迈无用,如果天子的王师飞临乌骨城下,立时便可拿下!拿下乌骨城后,其他小城便可不战而下,王师再长驱直入,那平壤也就守不住了。”太宗见是新近投降的高延寿、高惠真二人,知道他们做了唐朝官员,想要立功报答主子,所以献了这一计策。太宗觉得他们的计策很好,但长孙无忌却说:“天子亲征,与别的将领不同,必须有万无一失的计谋才能进行,不能冒险希图侥幸成功。现在建安、安市共有敌兵10 万以上,如果我军进攻乌骨城,后路被敌军切断,那就不妙了。不如先取安市和建安再进兵稳妥。”太宗也觉有理,便没有采纳二高的计策。唐军仍旧围攻安市,李世勣攻打西南城,使用冲车炮石,轰毁了城堞。城中守军便竖起木栅,塞住了缺口,唐军还是攻不进去。江夏王李道宗攻打东南城,他督促众军在城外筑起土山,和城墙一样高。城中守军见状也培土加高城墙,轮番防御,城里守军和城外唐军一守一攻,一天作战数次,夜里也不停止战斗。李道宗足受箭伤,行路十分困难,便令裨将傅伏爱屯兵在人工土山顶上。谁知凑巧土山崩塌压塌几丈长的城墙,正好傅伏爱又私离防地,众军虽有机会攻进城中,却未得将令不敢擅自行动,坐失良机,反遭从城墙缺口处出来的高丽兵一阵乱击。土山上的唐军被驱散,土山也被夺了过去。此后,唐军连攻数日,终于未能得手。转眼到了初冬,辽东己是草枯水冻,唐军已是立足不住,太宗只好下诏班师。高丽军兵依山筑城,凭险坚守,固然符合兵法,所以能经受唐军的猛攻而保城池不失,这便是利用了地形之利。而在唐军来说却是犯了兵家大忌,舍弃攻建安迂回取安市和取乌骨城直捣平壤两条妙计不用,却一味去攻打易守难攻的雄城”安市,结果徒耗时日,最后无功而返。当然,易守难攻的“雄城”,也并非绝对不能攻克,而是不能蛮打硬攻。请看一贯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的张飞是如何攻打一座“雄城”的。那是进军西川的事,张飞谨记军师诸葛亮临别时的嘱咐,一路上秋毫无犯,西川守将慑于他的威名,纷纷归降,所以进展很快。然而,当张飞抵达巴郡城外时,巴郡守将严颜却闭门坚守,不但不降,还把张飞派去招降的军士割了耳鼻才放回。张飞大怒,带领几百人马去叫战。城上军兵只是百般痛骂,并不出战。张飞性如烈火,哪能忍受,几番杀到吊桥处,想过护城河,都被乱箭射了回来。直至天黑,城中无一人出来,张飞虽有一肚子怒气,也不得不收兵回寨。第二天早晨,张飞又领兵前去叫战。守将严颜在城头敌楼之上,放了一箭,正中张飞头盔,张飞更是气得暴跳如雷,指着严颜大骂,“如果捉住你这个老匹夫,我要亲自吃你的肉!”然而,不管张飞气成什么样,第二天仍是毫无进展。第三天,张飞又带领军兵沿城骂战。这巴郡城是座山城,周围都是乱山,张飞骑马在四周叫骂,有的山头比城还高,能看见城中军兵全都披挂整齐,分成若干队,伏在城中,就是不出战,还可看见许多民夫来来往往,搬砖运石,帮助守城。然而,张飞是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城池据险而筑,他过不去;严颜又早已深沟高垒,张飞到城下也攻不上去。一连三天叫骂,守军毫无动静,坚守不出。张飞见这样不行,从第四天开始,便只派出三五十名军兵直抵城下叫骂,想以此引得守军出来,再趁机冲杀。哪知又是三天,守军仍然不为所动。猛张飞这时也来了个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传令军士四散砍柴打草,寻找攻城路径,不再去叫战。这一来,严颜的心中反而不踏实了,一连几天不见张飞动静,难免心中生疑,便派了十几名小军,扮成张飞砍柴军士的模样,偷偷出城,混在张飞砍柴军士中探听消息。当天众军士回寨时,张飞坐在寨中,顿着脚大骂:“严颜这个老匹夫,真是气死我了!”帐前的三四人忙说:“将军不必心焦!这几天已经打探到一条小路,可以偷过巴郡。”张飞听了大声说道,“既有这个去处,为什么不早点来说?”众军说:“是这几天刚刚打探到的。”张飞说:“事不宜迟,今天晚上二更就造饭,趁三更天时月色明亮,全军拔寨出发,要人衔枚、马匹摘去铃铛,悄悄行动。我亲自在前面开路,你们依次前进。”众军随即把张飞的命令传告全寨。严颜派出的细作打听到了消息,飞快回报严颜。严颜得报大喜,说道:“我算定张飞这个匹夫一定忍耐不住!你偷偷从小路过去,你的粮草辎重必定在后面;我截住你的后路,看你如何能过去?好一个无谋的匹夫,你必定中我之计!”严颜当即传令:“今晚也是二更造饭,三更出城,埋伏在树林杂草丛中,只等张飞通过咽喉小路,他的车仗来到时,听鼓声为号,一齐杀出!”当天晚上,严颜按计划派出军兵埋伏,他自己带领十数员裨将,下马埋伏在树林里。大约三更过后,严颜便远远望见张飞横矛纵马,亲自在前开路,其军兵悄悄跟进。张飞过去不到三四里路,其车仗人马便陆续走来。严颜一看时机到了,下令一齐擂鼓,伏兵听见鼓声,一齐冲出去抢夺车仗。严颜的军兵忽然听见背后一声锣响,一队军马杀到,只听一声如雷吼叫:“老贼休走!我等的正好是你!”严颜猛回头一看,为首一员大将,豹头环眼,脖子很短,一部虎须,手执丈八蛇矛,骑着一匹黑马,不是张飞还有谁人?只听四下里锣声大震,张飞的军兵杀将过来。严颜惊得手足无措,交战不到十个回合便被张飞生擒活捉了。川军见势不妙,大部分都投降了。张飞随即杀入城中,夺取了巴郡。这一仗正应了一句谚语,“张飞用计——粗中有细”。这是张飞第一次智取。原来,他故意大声对答,公开传令,让严颜的细作听见,以便引诱严颜上钩。晚上走在前面的是假张飞,让严颜毫不怀疑。张飞又料定严颜必定以鼓声为号,所以便规定自己的军队鸣金为号,一听锣声,众军齐到,张飞这一仗的成功,就在于用计把严颜调出难攻的城池,使其失掉依托,再来个出其不意,打了严颜一个措手不及,从而破了一道险关。张飞随后还义释严颜,使严颜感恩投降,为汉军争得一员老将,进而一路不战而胜,顺利到达雒城,与刘备会师。像这种把敌军从坚固设防的城池中引出而加以消灭,为夺取城池创造有利条件的战法,我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就曾多次使用,在辽沈战役中把敌军大兵团引出沈阳,在黑山、大虎山、新民地区消灭敌军主力廖耀湘兵团10 余万人,并乘胜前进,攻下了沈阳、营口等地,进而解放东北全境。随后,在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之中,也都是把敌军引出坚固设防的城市,在运动中加以歼灭,从而保证整个战役的胜利。当然,攻取易守难攻的城堡不止这一种战法,诸葛亮在南征平蛮中攻打十分难攻的三江城用的是让军士人人运土,飞速地在城下堆起土山,趁敌军尚未反应过来,便登上城头,一举攻了下来。诸葛亮和李世勣攻安市时用的都是堆土山的办法,但诸葛亮是让敌军没有察觉时一气堆成,因而收到突袭成功的效果;而唐军却是在敌军注视下堆土山,所以敌军有对付的办法。同样的办法,应用之妙不同,效果便完全不同了。曹操在攻冀州之时,使用的是另一种策略。曹操采纳许攸的计策,派军兵在城外掘壕堑。审配在城上见了,暗笑说:“这是想决漳河水灌城罗!挖深沟可以灌城,现在他们挖得这么浅,有什么用呢?”便不加防备。当天夜里,曹操增加10 倍人力,尽全力挖沟,到天亮时,壕沟已是宽深各两丈了,决漳河水一灌,城中水深即达数丈。城中本已断粮,再这么一淹,城中军兵大批饿死。这时,已投降曹操的袁绍的谋士辛毗,又用枪挑着袁尚的印章、缓带和衣服,招降城内军兵。守城的审配大怒,把辛毗家属老小一共80 多口,全部杀死,将头颅掷到城下。辛毗放声痛哭。审配有个侄子审荣,一向与辛毗要好,见审配如此作为,十分气愤,便写了一封密信,用箭射到城外,约定献门配合破城。到第二天黎明,审荣如约打开西门,放曹军入城。冀州就这样被曹操破了。曹操用水破城,其成功在于许攸计划周密,白天用人少,挖得浅,使审配产生麻痹思想,到了晚上再加人突击,一夜之间挖成又宽又深的壕沟,灌城得以成功。这一计谋收到了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从而一举成功。如若不然,让守城军兵早早察觉,那就会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也就难说了。通过以上几个事例,不但可以加深对孙膑论述的理解,还可以扩展、拓宽人们的思路,启发人们去理解孙膑兵法思想的精髓,因时因地制宜活用孙膑兵法,既可照孙膑的论述去部署攻防,又可从“难”中找出其弱点,求出破“坚”的策略;或者在不利中找出让其变坚的办法,在不利条件下坚固设防。从这些转化中,体会一个变和活。不仅战争攻防如此,干其他事业也是相通的,只要细细琢磨,便可一通百通。 城在渒泽之中,无亢山名谷,而有付丘于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军食流水,[ 生水也,不可攻] 也。城前名谷,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营军趣舍,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城背名谷,无亢山其左右,虚城也,可击也。□尽烧者,死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城在发泽中,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前亢山,背名谷,前高后下者,牝城也,可击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sc.cn/wenzhang/3411.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