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喜遇王处士》王绩唐诗鉴赏
-
【作品介绍】
《秋夜喜遇王处士》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的头两句“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后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与好友相遇时的自然景色。全诗以情驭景,以景托情。
【原文】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
北场②芸藿③罢,东皋④刈⑤黍⑥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⑦飞。
【注释】
①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
②北场:房舍北边的场圃。
③芸藿(huò):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
④东皋(gāo):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
⑤刈(yì):割。
⑥黍(shǔ):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⑦萤:萤火虫。
【白话译文】
在屋北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野收割黄米归来。在今晚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穿梭飞舞的萤火虫从旁助兴。
【创作背景】
贞观初年,王绩弃官回乡。他心念仕途,却又难以显赫发达,便归隐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此诗即为作者归隐期间所作。
【赏析】
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的小诗,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的隽永诗情。
前两句叙述了农事活动归来,“喜遇”的背景,即诗人在田地里耕作了一天。这里“北场”“东皋”都是泛指诗人家附近的田地。“芸藿”和“刈黍”都是秋天的农事活动。“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身份。诗人耕作于不同地点,耕耘不同作物,这些场景和作物的变化,在视野上给人描绘了一幅和谐而有节奏的动感画面,体现了诗人耕作时的愉快心情。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虽然诗人写的这两句平淡不加雕饰,但朴素而有节奏的诗句中,自然描绘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这样轻松自由的环境也使诗人的心境变得和谐平衡。王绩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不过是田园生活的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的和谐心境是下两句所描绘“秋夜喜遇”的背景与条件。
后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和朋友李处士相遇时的自然风景。星星点点的萤光、明亮的秋月,把乡村夜景衬托得宁静而不单调,透着恬淡之美,别有一番情趣。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的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这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这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这里那里又穿梭地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光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这里对两人相遇场面没有作任何画面描写,也没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快意微醺的那种心境、环境的契合无间舒适安恬、共对如此良夜幽景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这首小诗语言质朴自然、清新流畅。在当时六朝靡丽诗风尚存的时代,可谓独树一帜。该诗最突出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北场”、 “东皋”、 “毛月”、 “夜萤”,每处景物都饱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开头两句的美景是愉快的,后两句好友相逢更是喜上加喜,这种心情透露在字里行间。这首小诗虽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特有的美以及对这种美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这首诗则既保持朴素自然的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富于含蕴的意境。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渊明重写意,王维则着意创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作者介绍】
王绩(585—644)唐代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名儒王通之弟。隋炀帝时,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因嗜酒被劾而还乡隐居。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侍中陈叔达闻其嗜酒,特准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东皋而终。工诗善文,作品多以田园、隐逸生活为题材,常以阮籍、陶潜自况。诗风朴素自然,洗尽六朝铅华,为初唐诗坛带来生气,且对五律的成熟,有所贡献。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语音播报 点击下方按钮可以进行语音播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sc.cn/zhishi/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