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七夕怎么过的呢?从诗歌里找答案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22-
七夕作为一个古代浪漫的传统节日,每当传统七夕"情人节"来临时,人们开始用各种方式表达爱意。在如今电脑数据化的时代下,已经很少有人能写出传统意义上的情诗,今天让我们一起怀念一下古人的七夕诗歌,看看古人七夕怎么过的。
因为在诗歌中我们总能看待牛郎织女星宿的意向,在鉴赏七夕诗歌之前,第一步,我们先来学习探索一下古人们是如何分辨和认识星宿的吧。
古人如何分辨星宿?
其实,在秋天晚上,我们所看到的最亮的星就是织女星。在初秋,晚上九点钟左右她越过我们的头顶;秋越来越深,她越过我们头顶的时间也越来越早。织女星和附近的几颗星连在一起,成为一架七弦琴的样子,我们叫它天琴座。
而在织女星的东方,白蒙蒙地像云一样的一片,断断续续从北到南横过天空,这就是银河,也叫天河。天河的东南面有排成一条直线的三颗星。中间一颗很亮,两旁的光芒较弱,看去与中间的一颗距离恰好相等。用直线把这三颗星连结起来,正像一条两臂相等的杠杆。这三颗星叫天平星也叫挑担星。这中间一颗最大 最亮的就是牛郎星,也叫做牵牛星。他的光辉稍稍带点黄,不及织女星亮,可是其余的星全比不上他。
正是如此,古人才能"河边独自看星宿",借此来抒发内心相思之情。
七夕诗歌:《七夕曲》思念妻子
唐代作者:王建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 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 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 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 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 明星未出少停车。
本诗以牛郎织女分居与鹊桥的典故联想到自己与妻子聚少离多的相思之苦,可见古代也有痴情男儿,守护着自己和爱人的美好回忆。
七夕诗歌:《六么令·夷则宫七夕》悼念前人
宋代 作者:吴文英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人事回廊缥缈,谁见金钗擘。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
"六么令"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六么令·夷则宫七夕",这是梦窗借七夕牛郎织女鹊桥会的神话传说,有机杼声、乞巧瓜果、以及友人池客,古人通过传说中的这些活动来以悼念杭州的亡妾,可见七夕时间,古人们一般都在思念爱人、朋友等,中华民族重情义的优秀品质也跃然纸上。
七夕诗歌:《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记录友情
宋代 作者:赵以夫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沈沈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除开记录爱情的七夕诗歌,也有记录友情的。这首为友人写的伤离之作,写得秀不在句而在神,浓在情而不在墨。 韩鄂《岁华记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古人七夕词,无不提到牛郎织女,感慨他们一年才一见的刻骨相思,但秦观却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新意也有深意。赵以夫此词也是更进一步地写。认为自已和情人还不如牛郎织女,他们尚能一年一见,而自己和情人的再见却杳杳无期啊!不仅如此,也有一群相当简朴质素的人都爱从生活中去批判现实。
七夕诗歌:《七夕曝衣篇》论述社会情况
唐代作者:沈佺期
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 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 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 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 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 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 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 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 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这首诗,是沈佺期所作,乍看题目十分奇特,它是一首历史诗,与卢照邻和骆宾王的京城诗相似。但是,此类历史诗的传统使得沈诗中所指的事物明显地与时事有关,涉及武则天或唐中宗宫廷的某种无节制的行为,诗人也是用诗来反映时代社会面貌,抒发内心的壮志。
七月七日是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之夕。沈佺期描写"银河"及宫女们的鲜艳衣服,这些衣服形成"云雾",像星星一样闪光,呈现出天庭的场面,随意地改变了时节。在这些眼花缭乱的华丽描写后面,诗人却加上要求俭朴的结尾,显得极其不和谐。
人巧能够改变自然秩序,这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复杂主题,有时表示艺术及人类创造的力量,但更经常的是暗示一种危险的反常。在这首诗中,这一主题的运用是微妙的、模棱两可的,处于赞赏的描写和道德的谴责之间。
可见,在古代七夕节里,古代人们不仅有祖宗流传下来的各种习俗,也升华到了自己的思想层面,去怀念思念故人、批判现实社会主义,记录下自己的友情、亲情和爱情,一直借助诗歌流传至今,能遇见这些诗歌,也算是一种缘分,让我们能进一步地了解古人七夕是怎么过的呢。
『上一篇:探索七夕节的起源问题 』『目 录』『下一篇:国学人物:林徽因作品中的少女情怀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