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人物:胡适简介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1-04-
一代国学大师胡适,我们最早接触他莫过于学习历史的时候,那时课本上记录了胡适提倡的"白话文&39;",很是风趣,今天就让我们庄严地走进国学人物胡适简介。
胡适生于光绪十七年,他自小入私塾读书,不仅熟读经典,亦对白话文小说颇感兴趣。1906年先生考入由留日学生创办的中国公学,尝试以白话文写作,并逐渐接手白话报纸《竞业旬报》担任主编。1910年胡适顺利通过了庚款留美考试,并于年底赴美修学。
在美国期间,他先在康奈尔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后又投入哥伦比亚大学著名哲学家杜威门下完成博士学业。他还结识了梅光迪、任鸿隽等人,积极倡导以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1916年他在给陈独秀的信中提出了文学革命八条件,不久后写成《文化改良刍议》一文,发表在《新青年》上。随后,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揭起文学革命大旗,胡适也因此而闻名国内。1917年胡适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9月4日,蔡元培校长签发了聘请胡适为北大教授的聘书,9月10日,胡适到达北京,开启了他在北大的十年教学生活。胡适一到北大即教授中国古代哲学、英文学、英文修辞学三门课程。
他的中国古代哲学史课,抛开尧舜夏商,直接从周宣王讲起,这种截断众流的讲法,在当时震动很大,得到了傅斯年、顾颉刚等实力派学生的肯定和支持。胡适将此课讲义不断修改补充,于1919年2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该书为北京大学丛书之一,在近代史学革命上具有典范的意义,蔡元培校长特为此书作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新青年》第2卷,第5号胡适初到北大即受到蔡元培校长的赏识,他积极参与国内的教育文化建设等讨论。在校期间,他全面协助蔡校长进行北大改革,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1917年胡适被任命为北大新成立的哲学门研究所主任,1918年他当选为英文部教授会主任,同年10月,又被推举为北大评议会评议员,1920年他出任北大出版委员会委员长,两年后即当选为北大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除此之外,胡适于1922年先后两次到济南参加全国教育会议,参与推行国语教育、英国日本赔款用途等问题的讨论,提出调和学制会议原案与广州议案的主张,倡导新学制的改革并起草具体方案。胡适收藏的《新青年》第七卷合订本1922年,胡适致力于北大研究院国学门和北大学术刊物、学术著作的谋划工作。
2月28日,胡适被推举为国学门《奖学金章程》起草人及国学门杂志主任编辑。不久,胡适出任《国学季刊》主编,决定采用横排,做英文提要,当时在国内属于首创。1923年1月,胡适在《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提出整理国故的三个要点。
胡适回国后,继续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革命等相关文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创办《新潮》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支生力军,胡适被聘为顾问。1920年3月,胡适的白话诗集《尝试集》出版,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白话新诗集,适之体风靡一时。同时,他亦开始对古典白话小说的考证研究,其中尤以《红楼梦》考证影响最大,成为新红学的开山之作。
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学生集合上演讲。
1926年,胡适从北京启程赴英国参加中英庚款委员会议,回国后留在上海执掌中国公学,直到1930年11月30日,胡适再次回到北平,入住米粮库四号的新寓所。1931年初,蒋梦麟出任北大校长,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这六年时间是北大的中兴时期。当时,胡适和傅斯年是蒋梦麟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
『上一篇:走进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目 录』『下一篇:苏东坡和陆游是古代的健身达人?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