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怎样筑成的:比想象更难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1-04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边疆安全,开始修建那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历史上,这座宏伟建筑的建设初衷就是防止敌人的入侵,尤其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正是长城的矗立,使匈奴等外族无法侵入,从而确保了国内的稳定。那么,这座长城是如何建成的呢?又为何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呢?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君主。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统一了华夏大地,更是心系国家安稳,着力于巩固边防,以稳健的策略确保了中国的和平与繁荣。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的一项伟大工程——修筑长城,应运而生。长城的主要作用在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同时,它也肩负着控制边境贸易和人口流动的职责。这一浩大工程,横跨甘肃、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15个省市,其全长达到了惊人的21196.18公里。这样的规模和长度,使得长城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奇迹。


长城的两大特点令人瞩目。其一是它的长度作。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它沿着山脊、越过河流、穿越沙漠,无论地势多么险峻,长城都能坚韧地存在下来。它不仅象征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更代表了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另一个特点则是长城的奇特之处。长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设计精巧,结构坚固,具有极高的军事防御能力。同时,长城也是一部历史的见证者,每一块石头都诉说着古人的智慧、勇气和坚韧。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这道伟大的工程,起始于沙漠,延伸至大海,它的壮丽与雄浑尽显。在诸多人们想象中,长城的宽度或许只存在于宏大的概念之中,然而实际上,它的最窄处却仅有40厘米左右,这个宽度只能容得下一个人行走。是的,你没有听错,40厘米,不到一只脚的长度。而最宽的地方,却夸张地达到了15米左右,宽阔的足以容纳一辆皮卡通行。这般的尺度对比,无疑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位于固阳县的秦长城,也有着一段心酸的历史。在这段长城上,有一个明显的豁口,这是长城曾经倒塌过的地方。而在这个地方,据说曾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地方。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人们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付出的巨大代价。长城的每一寸土地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孟姜女的传说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从沙漠到大海,从窄到宽,从倒塌到屹立不倒,长城的历史与故事丰富多彩。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也寄托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热切期盼。因此,当我们站在这段历史的长城之上,不由得让人感叹: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站在古建筑长城面前,世间万物仿佛都变得渺小了,这样伟大艰巨的工程,古代劳动人民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流出了多少血汗!


修建长城的劳力从何而来?要修筑万里长城这样规模宏大而又艰巨的工程,在劳动力的调配、材料来源、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都是相当庞大复杂的,今天我们一起说说古建筑长城的那些事。


建一个东西,最基本的是材料问题。


长城是怎样筑成的:用了哪些材料?


关于修筑长城的建筑材料,在没有大量用砖以前,主要是土、石和木料、瓦件等。需用的土、石量很大,一般都就地取材。在高山峻岭的地方,就在山上开取石料,用石块砌筑。在平原黄土地带即就地取土,用土夯筑。在沙漠地区还采用了芦苇或红柳枝条层层铺砂的办法来修筑,如像今天还保存的新疆罗布泊与甘肃玉门关一带的汉长城就是这样修筑的。修筑的方法是铺一层芦苇或红柳枝条,上面铺一层砂石,砂石之上再铺一层芦苇或红柳枝条。这样层层铺筑,一直铺砌到五六米的高度,芦苇或柳枝的厚度约五厘米左右,砂石的厚度约二十厘米左右。若修五米高的城墙就要铺到二十层左右的芦苇柳枝和砂石。在东北的辽东长城还有用编柞木为墙、木板为墙的。充分说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采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办法修筑长城的。


明朝的长城在许多重要的地段采用了砖石垒砌城墙,所用的建筑材料更多了。除了土、石、木料之外,还需用大量的砖和石灰。这些建筑材料也都采用就地取材的办法。砖瓦都是采取就地开窑厂烧制,石灰也就地采石烧制。修筑关城和堡子、敌台房屋用的木料也就近采伐。如果近处没有可供采伐的林木,就要从远处采运。在每一段分包修筑的施工组织中还专门设置了办料的部门和石场、窑厂。如在居庸关、八达岭发现的石碑上就记载有各项窑厂和石场办料部门的名称。而且这些部门的人员为数甚大。


可以看出当时修筑长城备办建筑材料的任务是很重的。修筑长城的施工更为艰巨。旧时的长城沿线,不是高山深谷,就是沙漠草原,又没有先进的施工机具和运输工具,施工之难可想而知。如像我们今天在居庸关、八达岭上所见到的长城,砌墙用的条石有的长达三米,重两千多斤。而长城随着险峻的山脊修筑,坡度十分陡峭,游人徒手上城还感到十分吃力,当时修筑的人们要把两千多斤的大条石和一块就有数十斤重的大城砖以及大量的石灰运上山去,其困难可想而知。砌筑城墙墙身的条石先要找平,即是层层条石,每层都要平砌,不能紊乱。这样才能使受压面的压力均布,不致产生塌陷。


我们在居庸关、八达岭上所见到的长城,只见长龙起伏于山岭之间,但是每层墙身的条石都是平行的。其次要顺势,就是说城墙要顺着山岭起伏弯曲的形势,这样利用山脊作基础,使之坚固,而且也便于防御。城墙先砌两帮,即是把基础打好之后,划出外线,把条石层层上砌。


然后层层填厢,砌到规定的高度之后便铺砖砌垛口。城墙墙面和砖砌垛口有两种砌砖方法,一种是斜砌,一种是梯状平砌。一般在坡度不十分大的墙面可用斜砌,如果超过45 度的坡度,就分成梯道平砌。在山海关外有一段长城墙面作双重梯级的砌法,解决了非常陡峭的修筑问题。其砌法是把墙面分作许多大梯,有的高一米,有的高达两三米。在大梯之内又砌小梯级供人上登。


有了材料,那么是靠谁来建呢?


为了确保长城的修筑工作能够高效推进,秦始皇下达命令,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法律制度,被称为《秦律》。这部法律对长城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并采取了严厉的刑罚措施来威慑和惩罚那些不遵守规定的行为。这些刑罚措施包括各种残忍手段,如连坐、斩首、车裂和刺鼻等。连坐制度规定,如果一个家庭或团体中的一人犯法,其他人也会受到惩罚;斩首则是对于严重犯罪的惩罚;车裂则是将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然后驾车向不同方向拉扯,令人惨不忍睹;刺鼻则是对于轻微犯罪的惩罚,将被惩罚的人鼻梁刺穿,使其受到长期痛苦。


在《秦律》的高压手段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开始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壮丁们整日劳累不堪,而监工们则整夜驻守在工地上监督他们。各级官员也尽其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推进长城的建设进程。


或许在这样的监管下,没有人敢做豆腐渣工程,从而使长城成为千年不到的奇迹,要是遇到现在的包公头,不出20年,什么塌方、坍塌等等就来了!

『上一篇:汉乐府民歌《上邪》谈什么是爱情 』『目 录』『下一篇:鸳鸯并非象征爱情?两汉魏晋告诉你答案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