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征名字看简体字与繁体字的斗争
作者:网络 时间:2023-10-11-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很多汉字渐渐的被简化了,这个简化的过程引发了人们的一个争论:到底是简体字好,还是繁体字好呢?接下来我们就拿魏征二字来举例看看。
唐朝的魏征还是魏徵
如今,很多简体字已经取代了繁体字,如唐朝的谏臣魏征,他的名字应该写作简化字的征,还是繁体字的徵?在印象中,高中历史课本早已采用了简体字——魏征,同时,谷歌、百度等输入法也将"魏征"排在第一位。
其实,从汉语言文学的角度来看:"徵"与"征",本来是两个字,形音义皆异,既不是繁体、简体关系,亦非异体或正俗关系。
征,古训行也,伐也,又训取。
徵,古训召也,明也,证也,成也,求也,又为五音之一。
这两个字不仅意义不同,而且徵字的古音是知母蒸韵字,征则是照母清韵字,读音也不相同。
据历史记载,古人的名与字,意义相辅。再从魏徵本人来看,据两《唐书》记载,魏徵字玄成。他表字玄成,名无疑就是"徵,徵有成的意思,乃古代训诂,如《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东汉包咸注云:"徵,成也。"由此看来,"魏徵的名与字,一定是出自古训。
繁体字不能被摒弃
简体字和繁体字的斗争还体现在:是否使用了简体字,就会把繁体字遗忘了呢?繁体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识,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少,但是也不能将繁体字渐渐消亡。
在生活中,目前已有很多字进行了"简化"。例如"萧"、"肖"本来是两个字,现代汉语表示"萧索"、"萧然"的意思时还是用"萧"字,但姓氏的"萧"却被"肖"字取而代之。这类被合并异化的"简化字"还有很多,"雲"与"云"合并为云,"後"与"后"合并为后,"幾"与"几"合并为几,"葉"与"叶"合并为叶,"鬥"与"斗"合并为斗,"醜"与"丑"合并为丑,"僕"与"仆"合并为仆,"隻"与"只"合并为只,"麵"与"面"合并为面等等。
这些汉字本来形音义不同,词性不同,以一字合并替代多字的机械式"简化"处理,显然深深地伤害了文字丰富的意蕴,已经造成了语言使用与表述上的混乱,极不可取。汉字是有生命的,一个个汉字承载了古代中国文明并使这种文明得以延续至今。
我们都应该正视:汉字的简化有其长处,自然也有短处。长处是方便了人们的沟通交流,短处是让人们与古代传统文化越来越远,我们应该看到繁体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简体字和繁体字的斗争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应该在内心中有个选择:传统文化不能被摒弃。
『上一篇:庄子为何批判第一个为爱殉情的男子 』『目 录』『下一篇:古人笔下的夏季清爽诗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