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佛:乐山大佛闭眼心系众生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14-
著名的乐山大佛近几年发展趋势很好,前不久,功夫皇帝李连杰就以教徒的身份来乐山大佛进行了虔诚朝拜,诚心向佛祖祈求,为众生求自在。可见乐山大佛在佛教徒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得到民众敬仰。另外,在历史记录中,乐山大佛有几次闭眼流泪事件,至今未能揭开其中闭眼流泪的奥秘,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走进乐山大佛,看看乐山大佛闭眼背后的故事,看看佛祖如何心系众生,感悟佛法魅力。
建造乐山大佛:祈求佛祖庇佑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这一尊石像为何要建在江边呢?背后有何特别的故事呢?
原来在唐代,三江的水势十分汹涌,经常泛滥成灾,令人畜死伤无数。面对无法抵抗的自然灾害,人们于是修造一尊大佛,希望能因此庇护周围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果真,大佛修建以来,水患奇迹般平定,三江汇流处从未发生过一起沉船事故,乐山遂成鱼米之乡,而乐山大佛也成为了心系芸芸众生的标志,受到许多民众前来朝拜。
佛有云:矮佛三分,也就近佛三分。乐山百姓为了保存从唐代流传下来的敬畏乐山大佛的情怀,于是乐山最高的只有68米,并非没有经济盖高楼,而是出自对佛祖的尊敬。
乐山大佛被当地人们亲切地叫为"大佛老爷子",感觉就和自己的家人一样,乐山大佛高71米,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坐在三江汇流处俯瞰着芸芸众生和社会百态。
乐山大佛心系众生:悲戚闭眼流泪
根据相关记载,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达到4次,而每一次都是和当时的著名历史事件有关。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们一起,去看看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的照片以及了解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乐山大佛如此悲戚闭眼流泪以及喜悦祥和闭眼流泪呢?
据记载,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分别是1962年、1963年、1976年、2000年。
1962 年的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遇上了百年难遇的三年连天的自然灾害,饿死的人数于万计,岷山上漂浮众多尸体,大佛不忍看这人间的悲剧,痛苦的闭上眼睛并默默的流泪。
1963年的时候,灾情不见好转,饿死的人继续增加,大佛无力拯救苍生,再一次的闭眼流泪默默流泪,对于大佛流泪的照片,国家动用了4千万对大佛进行清洗,但还是没有能抹去大佛眼角的泪痕。这个泪痕就成为了乐山大佛关注芸芸众生的标志,至今依然存在。
1963年的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
1976年的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毛、朱、周三领导俱 逝,唐山大地震死伤数十万,大佛怨天不公,面露怒色。
乐山大佛心系众生:喜悦祥和闭眼流泪
乐山大佛闭眼流泪背后不全是悲伤的无奈,也有喜事临门的祝福。在2000年的乐山大佛闭眼流泪事件中,正值龙年的时候,我国发生了几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情:中国成功加入WTO、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双喜临门,乐山大佛佛头闪佛光,吉祥众生。
不仅如此,在2002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大家纷纷说是佛祖显灵!
信则有,不信则无,前人都说乐山大佛闭眼事件是佛祖心系众生之象,因此,大家对乐山大佛的敬仰一方面是出自内心对佛祖的崇拜敬仰,另一方面是出自救赎自己内心的想法,无论那种观念我们都需要尊重,万一佛祖哪天真的显灵了呢?
『上一篇:七夕至,看天下第一伉俪秀恩爱 』『目 录』『下一篇:借鉴唐代的交通规则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