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音乐:古琴曲高山流水的由来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22-
还记得王力宏曾拍的一部音乐主题的电影《你不知道的事》吗?里边最让人记得的画面就是王力宏把自己比喻成伯牙,终于在音乐学院找到了知己,那你知道伯牙是谁吗?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又从何而来呢?接下来小编带你走进古琴曲高山流水的由来,感受音乐的魅力。
高山流水从成语演变成古琴曲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知音"比喻彼此相知,情谊深厚的好友。这两个典故均出自《列子·汤问》。
在里面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俞伯牙,一个热爱音乐的琴师。另一个是钟子期,一个懂得欣赏音乐、并听得懂伯牙音乐想表达的情感的人。
后人有诗赞曰:月临十五醉谁家,文朋诗友共天涯。倘若当年子期在,不使瑶琴碎成花。 在这里也记录了这两位知音相知相遇相惜的故事。于是后人都知道了二位情谊的见证者——古琴曲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原为古琴曲,是中国音乐艺术中的珍品,它赞誉弹琴人俞伯牙与听琴人钟子期由知音而发展成生死之交,意 在感慨"知音难求"。全曲立意清高,有气势,有形象,充分发挥了筝的演奏技巧。巍巍青山,滔滔江河,尽在筝音中,听罢一曲,心旷神怡。
伯牙和子期相遇相知相惜的故事
春秋时代,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 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
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 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 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 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屏息谛听。
当伯牙鼓琴远望高山,表现泰山高耸雄伟的气势时,那个年轻人竟然赞叹:"弹奏的美妙呀,这种琴 音,巍巍乎,就像泰山一样雄伟壮丽!"当俞伯牙鼓琴凝视江水,表现长江奔腾壮阔的情态时,那个年轻人竟然又赞叹:"弹奏的美妙呀,这种琴音,汤汤乎,就像 长江一样奔腾浩荡!"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 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 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俞伯牙问他尊姓大名,樵夫说他叫钟子期。俞伯牙说:"我弹奏的‘高山流水’,你都能听懂, 现在我再弹奏一曲,看你能不能懂得?"
俞伯牙观赏着月色,又面对着青年樵夫,轻轻抚弄瑶琴。曲毕,钟子期说:"您弹的是‘孔子叹颜回’吧!"俞伯牙不胜惊 讶。他说:"正是。当时孔子在室内弹琴,他的学生颜回从外面进来,忽听琴音中有凶杀之意,不免一惊,问起缘故,原来刚才有一只猫,正想捕捉老鼠,孔子见了 感情上受到干扰,不知不觉地在琴音中表现出来了。
所以孔子赞叹颜回,把颜回看做是自己的知音。"于是两人对坐,谈论了一番琴理,十分融洽投机,相见恨晚, 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谁知钟子期却已去世。俞伯牙极为悲痛,就在钟子期墓前,弹了最后一曲。他觉得已经世无知音,弹奏也无乐趣,便在钟子期的墓前把那把瑶琴摔得粉碎,表示终生不再弹琴。
"高山流水" 知音"的典故就源于这个故事,根据这个故事人们把了解自己的朋友叫做 "知音",以比喻友谊的深切及了解自己心意的友人之难得。
世间最难得的时期,就是找到一个懂自己的人,这个人就是知音,正所谓知音难觅,遇见之后得好好珍惜。
『上一篇:正襟危坐是什么意思,又该怎么坐? 』『目 录』『下一篇:世界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发射,为何叫墨子号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