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带你走进古人生活琐碎事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29- 
看了很多古装电视剧的我们,不免对真实古代人的生活有着很大的好奇,他们没有电的话晚上都干嘛呢?一天吃几顿?没有汽车要怎么走亲戚?这些很琐碎的生活小事成为了人们心中最大的好奇,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古代人是如何生活的。
古代人们的生活:多久洗一次澡
古人有个很明显的标识,那就是无论男女老少,一定都是留长发。据考证,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而且是越长越好。但是,有没想过,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后果·····不堪设想。
好在古人比我们想象中讲卫生多了,这是你所不知道的呢!
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 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5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
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国学典籍南朝的梁简 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无患子"来洗头。
可见,我国古人已经是很注重个人卫生的了。
古代人们的生活:会刷牙吗?
古人不仅注重洗澡,也注重刷牙这种小的卫生细节。
据说,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
使用方法 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可以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 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说到牙齿,那古人要是牙掉了怎么办?有假牙吗?这还真有。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发明了汞合金填充龋洞法。宋朝还出现了镶假牙的专业医生。古代的假 牙材质很多,除了象牙、牛骨,还有坚硬的檀香。假牙除了能解决实际的用牙问题,还有装饰和卖弄的功用。"牙桥",就是用软金铁线绑住牙齿,再绑入口内,没 有咀嚼功能,纯装饰使用。
古代人们的生活:女人如何化妆?
古代人们不仅注重卫生,也非常注重仪态妆容,尤其是古代女人们。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
那时没有太多的化学物质,都是纯天然的植物草本,在曹雪芹《红楼梦》中有记载过,大观园里的黛玉和宝玉一起自制胭脂水粉,不仅香气扑鼻,还能吃上几口。如此天然的化妆品,古代女子们当然是爱不释手了。
古代人们的生活:古人整容吗?
提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古人会不会像现代一样,去整容呢?
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人是不会像现代人那样,为了变美主动在自己的身上动刀子的。
不过,古代的战争盛行割掉战俘的鼻子,因此 古人研发出了一套鼻子的再造手术,就是将手臂割开一个缺口,将手臂固定在受伤的鼻子上,等两边的伤口愈合,再从手臂上挖掉一块鼻子大小的肉,来当新鼻子。这个可以说是用新长出来的肉成为新的鼻子,说到底,都还是自己的。
讲述了这么多古人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是不是对古人生活有种改观了呢?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统就是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传递下来的,了解古代人们的生活,也是加深对自身的了解。
『上一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感悟中秋文化 』『目 录』『下一篇:孔子如何对付不听话的学生?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