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人物:怀念杨绛先生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14

杨绛先生一生的文学作品产量是非常高的,无论是翻译作品《小癞子》,还是戏剧作品《称心如意》,还是小说《洗澡》,还是散文集《我们仨》,《干校六记》等,可以说部部经典,都述说着她心中对生活的热爱。晚年作品《走到人生边上》更是包含了她一个世纪的感悟,让人不得不从中受到感动。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怀念国学人物杨绛先生。


在今年5月,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京病逝,这个新闻一出,轰动了整个中国乃至外国文学界。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悄然告别人世,令世人不舍,但是唯一值得安慰的是,"我们仨",终于团聚了(钱钟书、杨绛、钱媛一家人终于团聚了)。所以,在小编看来,纪念杨绛先生的最好的方式,是读她的作品,读她的文字,在文字中接受她的作品的熏陶与精神洗礼。


杨绛先生:晚年依旧坚持创作


记得102时的杨绛先生出了一本书,书中内容写下了她一个世纪的感悟,字字珠玑,令人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力量,具有力量的文字是出自非常简朴生活的杨绛先生笔下。


晚年杨绛先生生活是非常简朴的,她摆脱了世俗的陋见。她所住的房间水泥地、白灰墙,比照当今一些教授们新迁的住宅,可谓简陋之极,但所有房间都干 净、整洁、雅致,涌流着一股沁人心脾的书卷气。杨绛的服饰朴素无华,毫无珠光宝气。她心系科教兴国,毅然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赠给"好读书"的学子。这一慷 慨之举,是值得世人敬仰和效仿的。


2007年夏天,年近期颐的杨绛推出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一书,此书在坊间很流行。书名叫做《走到人生边上》,可是,真的走在人生边上,多少觉得有点玄乎,甚至感到不可思议。


原来在2005年,杨绛先生患病住院期间,躺在病床上一直在思索《走到人生边上》这个题目。病愈回到家后好像着了魔,她给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 通又甩不掉,然后通过读书帮助自己思索。她思路不通时换一条思路再想,这样往往一坐就是半天,能够想通一些问题。思考之余,她开始动笔。终于在两年半与 老、病、忙的斗争中写成了这本书。这是杨绛以丰涵人生历练的经验,来书写自己的心路历程,因而全书充浸着人性的美感。书分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是论述,后 面是"注释",其实是独立成篇的散文。


《走到人生边上》这个题目,恰好描述了老人此时的境况,人已到了人生的心头,在边缘处回首往事。另一方面,也回应了钱钟书先生当年的书名《写在人生边上》。


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这本书真大!一时不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杨绛先生在书中则称,自己已经"走到 人生边上",再往前走,就是"走了"、"去了"。她在书中,将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话语重新书写了一次: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 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种种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老人家特有的人性的美感与知性彻悟,是人生经验的结晶,杨绛先生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探讨这些玄理的,所以读起来趣味盎然。


杨绛先生:自然平淡但勇敢地面对死亡


每个人迟早都要面对死亡,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对于死亡都有一套自己的解释系统。《走到人生边上》可以看作是杨绛对于生死以及人的本 性、灵魂等哲学命题的一次终极思考。


按照她自己的说法,"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世纪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 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好在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无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阻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 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


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 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 灵魂不死吗?"


摆脱了羁绊和束缚的杨绛先生,在书中更多的体现的是个人的感悟。惟其此,尤为可亲。但是,《走到人生边上》的前半部,让人看着心疼。老人家九十多岁,快到生命的尽头,还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本原,而且一丝不苟,还极认真地反思自己年轻时的过错。


数十年来,杨绛先生的读书生活,充满顽强的生命力,她的著译作品,耀眼生辉,她的读书精神,天长地久。她能让每一个读书人都感受到生命的温暖。


而今,杨绛先生走了。她以她孜孜读书、勤奋好学的一生,保持了一份难能可贵的清明与淡泊,甚至有一点特立独行。她的存在,是这凡俗人间的一丝光亮。杨绛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杨绛先生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有她对任何事情都勇敢坚定去温柔面对,这种微妙的感觉,恐怕也就只有度过她的文字的人才能领悟了,在这里推荐几部散文作品给大家,简单易读的文字,隐藏巨大的正能量:


《我们仨》、《干校六记》、《杂忆与杂写》、《将饮茶》、《走到人生边上》。

『上一篇:爱买彩票的清代人 』『目 录』『下一篇:国学人物:曾国藩如何面对失败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