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探讨:帝皇背后的技术战士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14-
重视科技人才这件事,似乎是近现代才有的。在我国古代汉文化传统信守"君子不器",鄙视"奇技淫巧",工匠艺人的社会地位不高。但在一千一百年前,有位马背上称雄的伟人,却对工匠艺人有着异常的兴趣。每当征服一片疆域,工匠一个不杀,统统带到大漠,铸造先进武器,教习新式战法,从而使自己的队伍锐不可当。他就是成吉思汗,可以说成吉思汗的江山有一半的功劳来自他背后的技术战士——工匠们。接下来一起看看帝皇背后的技术战士。
你或许会说,工匠能算科技人才吗?
在我国古代,帝皇背后的技术战士虽然没有科技人才的称谓,也不存在高科技一说,但那些在冶金、铸造、建筑、制陶、纺织、造 纸、印刷等行业做出重大发明的古代工匠,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当之无愧的科技专家,诞生于他们手中的亭台楼阁、壁垒城墙、江堤河坝、栈道桥梁、舟车辐辏、 耒耜犁铧、枪刀剑戟、钟鼎尊彝、锅碗瓢盆等等,哪一项不是科技产品?
柳宗元还曾为木匠杨潜作传,谓之《梓人传》,将其类比为丞相一样的人物,认为那些建筑 工匠们,专心致志、手巧艺精,且能把握总体布局,谙熟设计要领,讲求曲直方圆,完全可以为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所效法。商务印书馆曾出版过一部《中国古 代的工匠》,说的就是那些古老年代的科技工作者。
成吉思汗旗下究竟网罗了多少工匠艺人,目前尚无确切的数据可考,仅从玉龙杰赤和撒马尔罕两城,他就得到工匠13万余人。有记载说,有个俘虏 想活命,可他既不是工匠,也不会蒙语,面对前来查验的军官,就用右手指在左手指上来回拉两下,表示自己会锯木头,蒙军居然收留了他。
据记载,成吉思汗在草原征战时,单凭骑兵就足以扫平各个部落,但到平原和山地,特别是遇到坚固的城墙和堡垒时,往往束手无策,仅靠弓马娴熟已满足不了战争需要,作战手段必须由纵横驰骋、长驱直入向越岭夺关、攻城拔寨转变,武器装备必须由冷兵器向炮石火器相结合发展。因受大草原地域条件所限,成吉思汗手下最缺的就是能够制造并掌握新式武器的人才。
于是,他就到处搜罗工匠,分门别类地收编到自己的队伍中,组建成一支特种部队——"工匠兵",成为自己背后的技术战士,创建了当时世 界一流的新型军队。在这支精干的队伍中,除了骑兵外,还有工兵、弩兵、炮兵、水兵、通信兵等,甚至还有医师、卜师以及翻译各种语言的通事。再配置以抛石机、大弩炮以及火油桶(相当于火焰喷射器)等杀伤力强的武器装备,灵活采取水灌、火攻、挖地道相结合的作战方式,使蒙军如虎添翼,所向披靡。
成吉思汗曾问征伐有功的唵木海:"攻城略地,兵仗何先?"唵木海回答说:"攻城以炮石为先,力重而能及远故也。"成吉思汗听后非常高兴,即 任命唵木海为炮手。
1214年,木华黎伐金,成吉思汗对他说:"唵木海言,攻城用炮之策甚善,汝能任之,何城不破。"于是,成吉思汗又任命唵木海为随路炮 手达鲁花赤,即炮兵司令,"唵木海选五百余人教习,之后定诸国,多赖其力"。从此,蒙军开始成建制地装备和使用火炮,建立起古代军事史上第一支炮兵部队。
除此以外,成吉思汗的新型军队还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如最早的快速通信系统——"箭速传骑",四千里路只用七天时间;最早的参谋部——"扯必儿",各路谋 略奇才都在这里运筹。金哀宗殉曾感叹说:"北兵(蒙古军)所以常取全胜者,恃北方之马力,就中国(中原)之技巧耳。"
成吉思汗所以能创下震惊天下的奇迹,除了马上民族骁勇善战这一大优势外,还要归功于他在各类技术人才基础上创建的特种部队——"工匠战士"。在12世纪初期,生产力和战斗力所以能飞速发展,靠的就是这些工匠艺人的智慧和劳作。毫无疑问,他们就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科技人才,也是帝皇背后的技术战士!
『上一篇:国学人物:曾国藩如何面对失败 』『目 录』『下一篇:与儒家并称“显学”的墨家为何会消失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