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
作者:佚名 时间:2023-10-28-
在现代汉语中,"小人"是贬义词,指品行不端的人。但在国学典籍《论语·阳货》中有这样载:"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这句话该做何解释依旧未定,"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是什么意思呢?小编带你解析,给女子洗白。
一般来说,看到"小人"一词, 就认定是"无德之人";看到"女子"一语,便作女性想;看到"养"字,只知是赡养。因此,"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会被认为女性就和小人一样很难伺候,但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是啥意思?
对于女子这个词,我们先看先秦六经中"子" 女子" 女子子" 妇"的涵义。《论语·公冶长》载:"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里"以其子妻 之"的"子"是"女儿"的意思。
《诗经·桃夭》中有"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句子,其中"子"是"少女"的意思。由此可见,春秋时"子"既可以称"儿 子",也可以称"女儿" 少女"。
春秋时"女子"未出 嫁前的通称,相当于现在汉语中的"女孩子"。因此,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女子"理解为所有女性,是对孔子思想的误解。
其实,即使现代社会,"女子"也总是与"年轻"联系在一起的,表示"女孩子"之意。所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女子"是指"年幼的女孩子",也就是未出嫁的年轻女孩。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的"小人"应作何解?
国学典籍中,"小人"主要有两个相差甚远的义项,一是指品行不端的人,二是指地位卑下的人。其实还有大多数学人未注意到的第三义项:未成年小男孩,只有在极少的文献中才有此特指。
《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既读斯文也,顾谓弟子曰:小人识之,此言实而中,情而信。"意思是孔子对自己的学生们 说:"小人们啊,铭文上所说的话真实可信,你们要记住啊!"由于孔子晚年创办私塾,跟随他学习的都是些小伙子,著名的子张小孔子四十八岁、曾参小孔子四十 六岁。一定有很多学生年龄更小,所以孔子称他们为"小人",自然指"未成年男孩",而不是指"道德品质低劣的人"。
事实上,古文献多用"小人"表示未成年男孩。从语源角度分析,"小人"最初应该是与"大人"构成一对范畴, "大人"指年长者,"小人"指年幼者。因此,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中的小人意思是年幼的小男孩。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中的难养是什么意思?
"养", 从羊、从食,表供给美食,故有赡养(老人)、抚养(子女)、惠养(百姓)、饲养(牲畜)等义,上述义项的共同点是提供充足的生活资料。
事 实上,"养"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的涵义是指"教育"。为什么是教育的意思呢?
《周礼·保氏》载:"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这里"养"与"教"互文互释,"道"与"六艺"互文互释,由此可见,"养"有"教"之义,即调教其身心,使其"明明 德",以达到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教养目标,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教育"。
《礼记·文王世子》亦曰:"立太傅、少 傅以养之。"郑玄注:"养者,教也。"该句的涵义是"太傅、少傅的职责即是教育太子或世子"。"养"同样意为"教育"。因此,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中的难养意思是难教育。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整句意思是?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从整句结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未成年人富于感性而缺乏理性,而所要接受的教育是遵守行为规范之社 会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违背未其的天性,所以无论父母或者是教师在教育子女或者学生时,始终面临着"难养或难教"的问题,稍有偏差,便是"不逊"与 "怨"。
所以就有了这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其实就是说儿童教育的问题,你明白了吗?
『上一篇:什么是绿帽子?为何冠以男女关系不雅含义 』『目 录』『下一篇:国学诗歌告诉你:如何欣赏草书的美? 』
【责任编辑:梧桐细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梧桐细雨文学网旗下网站诗词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推荐作者
- [ 杜甫 ]
- [ 李白 ]
- [ 刘禹锡 ]
- [ 孟浩然 ]
- [ 陆游 ]
- [ 王维 ]
- [ 黄庭坚 ]
- [ 辛弃疾 ]
- [ 苏轼 ]
- [ 岑参 ]
- [ 白居易 ]
- [ 王安石 ]
- [ 杜牧 ]
- [ 高适 ]
- [ 欧阳修 ]
- [ 刘长卿 ]
- [ 韩愈 ]
- [ 韦庄 ]
- [ 孟浩然 ]
- [ 李商隐 ]
- [ 许浑 ]
- [ 李贺 ]
- [ 杨万里 ]
- [ 韦应物 ]
- [ 秦观 ]
- [ 元稹 ]
- [ 陶渊明 ]
- [ 陈与义 ]
- [ 范成大 ]
- [ 柳宗元 ]
- [ 温庭筠 ]
- [ 元好问 ]
- [ 李清照 ]
- [ 文天祥 ]
- [ 王之涣 ]
- [ 杜荀鹤 ]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